首頁

回到衛教專區

爸媽你們偏心!!!

 

『嗚~他打我拉』『我才沒有!是他愛哭、愛告狀!』『不!!!為什麼他可以我就不行?』『你們都比較疼他拉!』家裡有兩個以上孩子的爸媽,這樣的台詞是不是很熟悉呢?對爸爸媽媽來說,明明手心手背都是肉,但不管怎麼解釋、怎麼做,這些情形卻又不斷上演…常讓人精疲力盡、不知如何是好…
 
爭吵、互相告狀的事重覆發生,為什麼孩子吵不停呢?可能與手足爭寵有很大的關係。對每個孩子來說,常想要父母的全神貫注,偏偏…又有手足來瓜分掉爸媽的時間和注意。不管是認為父母不公平、直接抱怨偏心,或是明爭暗鬥、再來請父母裁決誰對誰錯,都隱含著孩子心底的不安──覺得自己不被疼愛。
有沒有什麼辦法,能減弱孩子主觀感覺被愛得不夠的感受呢?
 
NG 1-父母愛比較!
「你看!哥哥那麼貼心!你要多學學他!」「妹妹都不會像你這樣亂跑!」留意一下!這些可能是爸媽常脫口而出的話,原本的用意可能是要孩子學習他人優點;但聽在孩子耳中,卻只是嫌棄自己哪裡比不上手足、難過著哪裡不夠好。
父母可以怎麼做?à要表現出等量的讚賞!
現在開始,不要隨口拿孩子互相比較,你需要看到每個孩子獨特的優點並給予鼓勵,你可以直接對哥哥說:「哇!我好喜歡你這麼貼心!」、直接對妹妹說:「哇!出門走路時,妳都能好好走在我身邊!好棒!」。點出孩子具體的優點,並給予大大地言語讚賞,等於是直接告訴你的孩子-要怎麼做才會得到鼓勵!既沒有讓孩子互相比較,也能讓孩子直接學習好的行為。
那要是孩子說:『你都只誇獎他、不誇獎我』怎麼辦?機會來了!你可以說:「你也做好的話,我也會讚美你阿。」就可以讓孩子知道要學習什麼優點、並能得到你的讚賞。
 
NG 2-孩子愛比較!
『妹妹最受疼愛了,她都不用做家事!什麼事情都要讓她!』『你們都疼哥哥!他的玩具比較多!』有沒有發現?父母喜歡比來比去的後果…可能就是一種錯誤的身教!你的孩子也學到比較了,弔詭的是…爸爸媽媽簡直覺得這樣的比較莫名奇妙:「這有什麼好比的?」並常常會這樣回答:「你是哥哥所以你要做」「你本來就比較大、就是要退讓!」「誰叫妳要晚出生?」
誰先出生誰晚出生本來就是註定的,父母這樣講似乎也沒錯;但孩子聽到這說法,只能為完全無法改變的現狀,吞下滿腹委屈、再重覆發一樣的牢騷。
父母可以怎麼做?à要先同理情緒,再給予不同的權利和義務!
   想一想,手足間除了年齡有差別,不同年歲除了多吃幾年米、也代表著多了幾年的學習經驗,所以其實不是年齡讓孩子面對不同標準的要求,而是他們能做的事變多了!故要付出相對的義務、並享有相對的權利。
你可以賦予大孩子照顧者的角色,對於不同的要求標準,也可以多解釋原因讓孩子了解,有些弟弟妹妹的事也可以跟大孩子討論,讓他們知道自己不像弟弟妹妹一樣是“小孩子”,覺得自己承擔著哥哥姊姊的責任和榮耀。
你可以同理一下哥哥姊姊要負比較多責任的委屈、再坦誠你對他們的信任:「只有你要做這件事,讓你覺得很不公平對不對?但我相信你長大了!所以可以做這些事了!」不一味要求哥哥姊姊退讓,聽聽他們的想法、尊重他們的意見、並同理他們的情緒:「怎麼了?那東西是你的,被妹妹弄壞一定讓你覺得好生氣又好難過…不想再借任何東西、也不想再理妹妹了。我知道你的心情」再跟他們討論可能解決事情的其它方法。
對著弟弟妹妹說:「你很羨慕哥哥姊姊對不對!那是因為他們長大了,而且好努力在學哦~你有一天也會長成那麼大、也可以得到那些你想要的。」不跟別人比較,讓孩子跟自己比,看到自己和別人有不同的目標、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、並慢慢地在成長著。
 
NG 3-父母法庭:「到底誰對誰錯?」
『他先打我的!』『他先用我!我才打回去的!』『是他!』『我沒有!!是他!』吵不完、爭不停,剛裁決完一個案件、過不久又來一個!有時候剛好看到事情經過,可以知道誰說實話、並下判決也就算了;偏偏很多時候沒有看到發生什麼事情,孩子們各說各話,到底該怎麼解決?
父母可以怎麼做?à要放下法官身份!教予面對衝突的解決方法!
  第一次犯錯不是錯!重要的是未來再犯時,要怎麼辦!所以從現在開始的第一次告狀,父母不要再成為判斷誰對誰錯的角色了!你可以想的是,家庭做為社會的小小縮影,這樣的衝突剛好是個學習歷程,可以和孩子討論、並學習可能的解決方法。
   你可以先將孩子分開,等他們情緒冷靜下來後,再各與他們獨自討論。如以下做法:
 傾聽-了解他們各自對事情的解讀、認為的前因後果
‚ 詢問-取代掉過往追究真相的判案式問句,你可以問:「在這次的吵架中,你覺得自己做對什麼?做錯什麼?」
ƒ 討論-你可以探討下次怎麼做:「那下次對方再這樣對你,你有沒有什麼其它的做法?」以避免下次再犯。
„ 訂下解決方法-請孩子下次再遇到爭吵,一定要先試著自己處理看看(例如,直接告訴對方:『你不要再弄我了!再弄我,就要去跟媽媽說。』),行不通時不能動手回嘴、要去找大人幫忙。如果沒有試著自己解決就告狀,那麼雙方都需接受懲罰;如果已經試著解決了、但聽到警告的人沒有住手,則僅後者需受罰。
… 訂下懲罰-明確告知嚴禁動手傷人或摔東西等行為,就孩子做錯的事情討論,約好下次再犯時需承擔的行為後果。視情節輕重約好懲罰,可以是向對方道歉、並為對方做一件事情,或去冷靜區罰坐至約定時間,抑或是被剝奪掉原本可享有的權利(例如,看電視或玩遊戲)
做好以上的流程後,於爭吵再次發生時,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,重覆步驟,堅定一致地依約定執行。
行有餘力,父母還可以怎麼做?à建立與孩子獨自相處的時間
讓孩子感覺到你全神貫注的愛與關懷吧!一天只要二十至三十分鐘的時間,請家裡的其它大人幫忙照顧手足、或找個手足不在家的時間,和孩子享受只屬於你及他的單獨約會,就可以讓孩子感覺到開心與被愛!
對小一點的孩子,可以一起玩他喜歡的遊戲。在這過程記得要去欣賞孩子的優點,並說出來讓他知道;如果不知道怎麼跟孩子玩,你可以試著當運動轉播員就好,描述孩子遊戲的舉動,讓他知道你正在注意著他。千萬記住!放下平常指導的眼光,別去批評孩子的玩法不對、或者想要教孩子數數或形狀!
對大一點的孩子,除了陪他遊戲,也可以陪他談談學校發生的事,視孩子的需求決定!在這段時間,記得跳脫平日的父母身份,不急著批評及教導正確的做法;宜先傾聽及同理孩子的觀點、接納孩子的情緒,再以輕鬆談笑討論的方式(如果你堅持要教的話…),視情況緩慢地引導他去思考。
  
   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發現呢?雖然平常以為自己已經很公平、已經給每個孩子相同的愛與關懷了,但對孩子來說,原來你“不公平”的時候這麼多!相信諸位爸爸媽媽和孩子都有調整行為的潛能,記得多注意每個孩子的良好行為、並給予大且具體的鼓勵,是培養行為的不二法門。而對於孩子一犯二犯三犯的錯誤也請別灰心,試著在雙方都冷靜時,與孩子溝通雙方的觀點、討論違反規則時的懲罰,於再犯時溫和堅定且一致的執行,讓孩子有時間去調整問題行為吧!別急~~~多年養成的壞習慣,可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改變的呢!就像我們大人一樣阿,忽然叫各位爸爸媽媽改變處理孩子行為的方式,做起來一定不是簡單的事!!!讓我們一起加油吧!
 
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
臨床心理師    關心您

本文資訊,您覺得? 滿意 普通 不滿意
Apycom jQuery Menus